有格友質疑為何吃素還可以吃蛋或奶呢?
其實吃素的原因與種類會因各種因緣有所不同
所以並非吃素的人全部都是吃「全素」
當然能吃「全素」是很好,但如果因元還沒俱足,那就一步一步來
如果,以佛教的吃素觀念而言
一、佛陀時代吃「三淨肉」
佛陀時代,佛陀沒吃素,出家眾也沒吃素
因為印度的文化傳統、社會背景,沒有素食的習慣
出家眾是以「托缽」的方式來乞食,信徒給甚麼就吃甚麼
但佛陀有規定吃「三淨肉」
1.沒有見到殺生
2.沒有聽到被殺聲音
3.不是特地為我而殺
在佛教戒律或經典中,是找不到吃素的根據
二、佛教傳入中國
摩揭陀國(Magadha)的孔雀王朝(Maurya)阿育王(Asoka,前268一前232)統一了印度
阿育王將佛教定為國教,此後便逐漸向外傳播。
佛教究竟何時傳入中國,有許多的說法
東漢明帝(57一75)夜夢金人頂有白光,乃遣蔡愔、秦景等西行求佛法
在月氏遇到來自天竺的沙門攝摩騰和竺法蘭二人
而到東漢尤其是桓帝(146一167)、靈帝(167一189)間才逐漸流行開來。
三:中國佛教何時提倡吃素呢?
既然佛陀時代,僧尼並未吃素,乃至初傳至中國期中國僧尼也未吃素,那從何時中國佛教吃素呢?
中國僧尼吃素是源自南朝的梁武帝蕭衍(464年-549年),特有的規定
梁武帝蕭衍,是南北朝梁朝的開國皇帝,也是南朝在位時間最長(四十八年),享年89歲
梁武帝發心吃長素是讀《楞伽經》時,佛講:「菩薩大慈大悲,不忍心吃眾生肉」
他很受感動,發心吃長素。他是佛門的大護法,希望出家人響應,演變成中國佛教素食的特色
梁武帝除了不吃葷食,也不喝酒,不聽音樂,曾四次捨身同泰寺,在重大的祭祀和宴會場合也禁止食肉
積極推廣《斷酒肉文》和《梵網經》,憑借政治力量,終於成功推行了佛教的全面素食
四、吃素的重點
現今佛弟子吃素,除了「慈悲心」外,最重要就是「尊重生命」
所以有很多學佛的朋友,就會選擇以以漸進的方法來吃素
初一、十五日,或六齋日、十齋日吃素
乃至現在全世界為了環保愛地球所提倡的「周一無肉日」,一週吃一天素
或者平日只吃肉邊菜、三淨肉都可以。
提到肉邊菜就想到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的故事
五祖弘忍大師把衣缽傳給六祖惠能大師後,他明白惠能大師一下子成為宗門祖師,門下的弟子不會服氣,所以要他深夜離開。
惠能大師為了避開四處爭奪衣缽的人,在獵人隊中藏身了十五年
惠能大師在獵人隊裡見到獵人捕捉的很多動物,如果是幼小的、懷孕的,就把牠們放了
打獵的網子不密,他就網開一面,讓動物逃生
但是獵人每天把捕獲的獵物拿來作下酒的飯菜,惠能大師他是吃甚麼呢?
當獵人們把打來的野獸升火煮食,惠能大師就去找些可以吃的樹葉、野菜回來,也放在鍋裡煮
人家笑他有肉不吃,他就說:「我只吃肉邊菜!」
可見,惠能大師真正懂得吃素的意義,真正懂得修行的人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學佛重點不在於吃素與否、全素與否,重要的是「慈心」、「淨心」,這才是學佛、吃素之要。
因為,學佛絕對不只是吃素而已,但能吃素乃至全素,還是值得鼓勵!
我們要用更寬廣、包容的心去接受彼此,因為每個人的因緣、狀況都不同